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三大要素造就成功 MCU专用市场机会多
anyl | 2007-12-13 10:56:18    阅读:1836   发布文章

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主流MCU供应商和分销商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TI公司MSP430中国区业务拓展经理刁勇认为,MCU的工程师和客户在选择MCU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不同MCU的熟悉程度和是否易于开发,MCU供应商是否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软件、工具及配套产品,MCU的选择是否提供低的总体系统成本、可重复使用性、芯片性能(包括处理能力、功耗、外设等)。
             
  NXP半导体多重市场半导体部门中国区高级产品市场经理金宇杰表示,对于工程师和采购经理来说,在选择8位单片机时,应注重对下列参数的考虑:运算速度、功耗及电源管理模式、内存容量、封装形式、适用的接口、工作电压。
             
  飞思卡尔微控制器部高级市场经理黄耀君认为,工程师可能考虑的一些标准包括:满足应用要求的性能需求,如功耗、适当的外围设备组合、价格、电磁兼容性(EMC)和货源稳定性。
              
  作为国内的MCU供应商,苏州国芯公司市场部的张明认为,客户选择MCU时主要考虑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可靠性和开发的难易程度以及供货的稳定性。
             
  站在分销商的角度,上海丰宝科技有限公司的周青华表示,任何一个MCU的使用者在使用MCU的时候考虑的因素都不完全一样,综合来说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自己产品需求的资源满足性、性价比、可扩展性、技术支持服务以及供货状况。
             
  虽然百家之言,各有千秋。但是归纳起来,MCU厂商要想取得成功基本上需要具备以下三大要素。
              
  首先,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产品质量是根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才能获得客户的青睐。其次,MCU在我国消费电子市场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一市场的特点是产品生命周期短,要求产品能够迅速上市,鉴于国内厂商的开发实力普遍不是很强,因此,MCU开发的难易程度就成为客户选择产品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最后,供货的可靠性和产品寿命也是关键,MCU产品一般需求量较大,需要充足的供货能力,此外,MCU产品的寿命一般也都要求比较长。
             
  并非“赢者通吃”的市场
              
  众所周知,CPU市场基本上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那么作为较低等级的控制器产品,MCU市场是否也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一家公司是否应该提供8/16/32位的全系列产品?虽然给出的原因有所不同,但是受访者普遍认为这一市场需求多样,不可能“赢者通吃”。
              
  Atmel市场部高级经理施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因为销售渠道、客户关系等各方面的影响,MCU市场不可能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8位和32位产品是必须的,16位产品没有存在价值,因为8位和32位产品会从两边向中间靠拢。”
             
  量大面广成为另一个不能“赢者通吃”的理由。金宇杰说:“MCU的应用面极广,对MCU性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带来的是技术层面的复杂性和市场细分性,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的现象不易出现。”富士通的王钰也表示,不同的应用对于MCU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使得MCU市场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而是一个百家争艳的市场。不过,他说:“发展全系列MCU产品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公司能够满足市场和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对于公司来讲,有利于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周青华将MCU和CPU视为两个非常不同的市场,量力而为才最重要。他说:“厂商完全不需要提供全系列产品,应该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来提供相应合适的MCU。MCU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市场容量可以容纳非常多的MCU供应商,和CPU的市场完全是不同的。”
             
  专用产品同样有机会
             
  在MCU市场,长期以来,欧美、日本以及我国内地和我国台湾厂商都有各自擅长的不同领域。概括来说,欧美厂商主要从事通用MCU设计,其他地区的厂商主要从事专用产品的设计,但是具体应用又有所不同。
            
  中国微计算机单片机学会理事长陈章龙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台湾的MCU设计之所以做得好,除了有台积电等代工大厂存在外,我国台湾地区本身有很大的市场,PC外围设备对MCU设计提出很多需求,MCU厂商可以先定市场再做设计。而我国内地厂商以前总是以达到什么水平为设计目标。欧美的MCU设计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甚至产生新的架构出来。
            
  黄耀君认为,日本和欧美供应商注重更为高端的市场,而中国内地和台湾省以及韩国的供应商则致力于开发低端市场。中国内地的供应商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学习周期,才能让自己的产品赶上西方供应商产品的质量水平,这可能需要好几年时间。
           
  王钰表示,中国内地嵌入芯片的需求量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大市场,据统计在2005年8位MCU差不多占到一半的市场占有率,由于中国内地已经成为了空调、电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白色家电和彩色电视、家庭剧院、组合音响等黑色家电的生产基地,估计未来几年中国内地白色家电用品以及黑色家电用品更将维持稳定成长,8位MCU也将保持稳定成长。同时随着数码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特别是数字电视和机顶盒的兴起,对32位MCU产生了极大的需求,估计未来几年,32位MCU在中国能有卓越的成长。
            
  苏州国芯公司市场部的张明认为,我国内地的MCU产品主要走低端的行业化道路。日本通用MCU产品的接受程度并不高,也是走行业化的道路,但是涉及的行业比我们多得多。欧美一直从通用MCU产品入手,产品覆盖面最大。通过欧美的产业转移,我国台湾企业也发展较快。
              
  虽然通用MCU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利润率都很高,但是我们也不应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产品的高性能,因为,高端产品在收益高的同时意味着投入也大,要求有很强的资金和研发实力。
             
  陈章龙表示,在国内MCU企业实力普遍不是很强的情况下,不应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专用市场的应用潜力很大,低档单片机向多功能、低功耗和大容量发展,提供更高的性价比,这是我们未来几年应该遵循的发展道路。
            
  虽然我国内地厂商具有本土成本优势,但是在这个领域属于新进入者,以前的技术积累比较少,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MCU人才和进行技术积累。周青华认为,高端32位的ARM将由欧美产品占主导地位,在SoC领域日本将占有一席之地。未来在低端8位MCU市场,我国内地和台湾厂商将处于领导地位,我们也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Nancy  2007-12-19 17:02:11 

bu cuo!

b03212316  2007-12-13 18:25:18 

zan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